近日,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研究中心马奔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上发表题为《From Wallets to Warnings: The Impact of Disaster Loss Severity and Types on Public Disaster Protective Actions》的学术文章。
灾前防护行动在减轻灾害风险及提升抗灾韧性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基于代表性二手数据,探讨了灾害损害程度及类型对民众防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如下:(1)相较于单纯的灾害经历,灾害损害程度更能促使民众采取防护行为;(2)与其他类型损失相比,经济和财务损失是驱动公众采取防护行为的主要因素;(3)通过区分二元变量(是否采取防护行为)和连续变量(准备程度)发现,风险感知在灾害损害与防护行为(存在性及程度)之间起中介作用;而抗灾韧性仅调节风险感知与是否采取防护行为之间的关系;(4)信息获取渠道和对政府权威的认知能显著影响防护行为的实施概率和程度,但对政府的信任度和社会资本在此方面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建议针对灾后财务损失严重者实施定向干预,并强调应通过多元化信息渠道提升防护行为水平。

编辑:孔维彦